91麻豆精品久久毛片一级_本久久伊人东京热加勒比_性爱AⅤ国产无码在线观看_国产最新激情小视频

走進萬佳|萬佳服務: 北京總部|廣州| 溫哥華|多倫多|洛杉機|紐約
萬佳留學資質認證留學資質認證:BJ2000016
您的位置:首頁 > 留學攻略 > 記錄港漂歲月:月薪1萬難生活

記錄港漂歲月:月薪1萬難生活

2013年02月04日來源:萬佳留學作者: 路老師
>>我感興趣,馬上在線咨詢

       內地有個群體叫“北漂”,意指漂泊在北京尋求各種發(fā)展機會、希望能夠闖出一番天地的外地人。香港回歸15年以來,赴港求學的內地學生越來越多,不少人畢業(yè)后選擇留港發(fā)展,他們也被稱為“港漂”,這個群體在香港的生存狀態(tài)引起當?shù)孛襟w的關注,還有輿論建議特區(qū)政府關注這個“弱勢群體”,協(xié)助他們適應在港工作和生活。

  據(jù)《環(huán)球時報》記者了解,1998年,香港賽馬會捐款逾1億港元,贊助數(shù)十名內地應屆高考生獲全額獎學金入讀香港各大學,從此開啟了“港漂”之門。2001年起,香港政府允許在港就讀的內地生畢業(yè)后留港工作,由此掀起了十多年的赴港留學熱。截至目前,在香港就讀各高校的內地學生和2001年后一直留港工作的“港漂”,大約有5萬人。能從內地到香港讀書,要么本身非常優(yōu)秀,要么家里經(jīng)濟條件不錯,但畢業(yè)后能否出人頭地,就要看自身的努力程度和機遇了。

  電訊碩士“拼成”理財專家

  四年前到香港攻讀電訊科技碩士的內地生曾憲奎,畢業(yè)后原本想找跟電訊有關的工作,但寄出一百多封求職信也沒進電訊公司,反而誤打誤撞加入一家理財公司。他說,自己最初是個金融白癡,連恒生指數(shù)也不懂,幸好入行初期公司有課程教授香港金融產品及銷售技巧。曾憲奎公司的聯(lián)席董事黃慧儀透露,“開始時,曾憲奎學得很辛苦,他竟將我教他的每句全部錄音,回家后一直聽到會為止。”

  農村長大的曾憲奎,知道自己不懂得溝通技巧及如何打開話題,只好努力克服,多去舊同學、校友會的聚會,逼自己同人溝通。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磨煉,曾憲奎通過朋友認識一位內地富豪,“我花了半年去打關系,那個客人平均每一至兩周就來香港,每次我都陪他逛商場,或是幫他的小朋友家教。”努力經(jīng)營半年后,終于得到回報,該富豪愿意通過曾憲奎買賣基金,投資總額數(shù)千萬元,這單生意可說是他最成功的銷售。曾憲奎加入公司僅兩年,早前已晉升為公司聯(lián)席董事,成為年薪過百萬的理財顧問,也是公司首位內地人擔任此職位,目前他正協(xié)助公司在深圳開設銷售隊。

  “雖不適應但還會堅持”

  在香港一家公關公司做公關的張小姐,能說廣東話,溝通方面比大部分“港漂”要好,但香港居住環(huán)境始終讓她大感困擾。她說,目前與朋友合租了一個400平方英尺(1平方英尺約合0.09平方米)的房子,壓迫的感覺令她很不習慣。

  除了住房問題,最令張小姐不大適應的是一些港人對內地人的歧視。她向《環(huán)球時報》記者舉例說,公司有不少客戶是赴港上市的內地公司,曾經(jīng)有一家內地公司的股票表現(xiàn)不好,結果有香港小股東打電話來投訴。她說,“那是一位老人家,他在電話中不斷用粗口罵內地人沒有道德,內地又有很多東西都是造假。我身為內地人,當時聽了很難受,差點哭了出來。”

  雖然工作和生活不是那么順心,但張小姐并不打算短期內返回內地,成為“棄港”的一分子。她說,總不能一世都留在內地發(fā)展,要到外面世界闖闖,開闊眼界。但留下兩三年或更長時間?是否會在香港“落地生根”?她自己也沒有確切答案。

  “薪水1萬出頭很難負擔生活”

  今年26歲的蔡樂愷是廣東人,2010年從南方某知名大學畢業(yè)后,申請到了香港一家知名大學的文科碩士念新聞學。2011年畢業(yè)后,蔡樂愷找到香港一家知名媒體做記者工作,開始了在香港的打拼生涯。他接受《環(huán)球時報》記者訪問時說,畢業(yè)后選擇留港工作,主要是因為香港這個社會的運作效率高,法律健全,用人制度比較透明,再加上自己從小看香港電視長大,對香港社會文化有憧憬和認同感;另外也有經(jīng)濟上的考慮,未到香港念書之前,總聽父輩說香港人工資高,“月入幾萬是平常的事”,因此想趁年輕在香港打拼一下。

  后來,蔡樂愷發(fā)現(xiàn)香港的生活并不如之前想象中的那樣光鮮,他每月1萬港元出頭的薪水,很難負擔起生活。他說,衣食住行中,除了衣服價格便宜過大陸外,食、住、行樣樣貴,且經(jīng)常加價。“比如,我很喜歡吃公司樓下一家手撕雞飯,但它相當于加了兩次價,一次是真的提價,一次則是雞肉減量;交通運輸費也很貴,地鐵過一趟海就要10元”。因為在香港生活成本太高,而工資又不見增長,他決定辭職回內地發(fā)展。

  在蔡樂愷看來,香港有很多優(yōu)點,不足“也是一籮筐”: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香港的房價太高,無論租樓或者供樓,均難以負擔,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工作,必須要有自己的房產,才會有歸屬感和安全感,否則總感覺永遠在“漂”;其次,香港近年來感覺比較“亂”,社會矛盾很多,市民不滿政府管治,不滿內地人來港買樓、產子,報紙電視上每天都能感到市民的怨氣。

  上述三人的經(jīng)歷代表“港漂”的三個類型:成功型、普通型和“棄港”型。香港大學最新就業(yè)調查顯示,靠著學習成績好、個人素質高這兩大優(yōu)勢,去年內地畢業(yè)生平均薪酬比本地生高5%至10%,這反映“港漂”雖然面對兩地文化差異及不善粵語等挑戰(zhàn),在職場上卻越來越吃香。不過,除了從商尤其是金融業(yè),由于畢業(yè)頭幾年沒有工作經(jīng)驗,大部分“港漂”只是做一些普通的工作,出人頭地的是少數(shù)。根據(jù)香港《文匯報》統(tǒng)計,“港漂”一族愿意留下的并不算多,多達4成人在1年后即選擇“棄港”。香港大學學生發(fā)展及資源中心就業(yè)總監(jiān)陳秉光認為,內地生留港心態(tài)近年有變,約四五年前,吸引他們長期留港的是一張香港身份證,但現(xiàn)在會覺得成了港人,就得放棄內地戶籍、戶口及社保等國家福利,未必劃算。

>>我感興趣,馬上在線咨詢
獲取留學方案